微笑抑郁癥的表現癥狀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xù)觀看

您所說的微笑抑郁癥是一種多見于服務行業(yè)或
手機查看

2020-12-07 11:35 閱讀:1.96萬

您所說的微笑抑郁癥是一種多見于服務行業(yè)或白領等的一種心理疾病,這是由于工作或生活需要,長期保持良好的形象,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掩飾,久而久之形成抑郁。常見的表現為:長期面帶笑容,但內心可能是極度自卑等。危害有:1、最嚴重的就是出現自殘、自殺的思想行為。2、食欲減退、乏力等表現。3、持久的情緒不良。4、常無精打采,嚴重的還可呈呆若木雞的狀態(tài)。5、常有頑固性睡眠障礙等。

抑郁癥怎么調理好的快

不同的人治療效果有差異,常用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一般藥物治療效果相對緩慢,快的一周,慢的4-6周。物理治療,也叫改良電休克治療,通過肌松劑注射和麻醉干預,通過腦電波監(jiān)控下進行電休克治療,是一種快速改善情緒的方法,但有副作用。心理治療,在的調解,家屬和對其病態(tài)情緒的理解、對其狀態(tài)的關心,對于抑郁癥的恢復也是很有幫助的。

青少年抑郁癥能治愈嗎

青少年抑郁癥是目前比較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可以表現為明顯的情緒低落,少語少動,興趣缺失,入睡困難、早醒、睡眠質量差、思考問題深感吃力、食欲不振等,嚴重的甚至可以出現厭世觀念,或者出現自殘、自傷、自殺行為。目前以心理治療和抗抑郁劑治療為主。首發(fā)的青少年抑郁癥經過系統(tǒng)的抗抑郁治療,大多預后良好或者達到臨床痊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活到壽命極限的10個方法
最近的一些詳盡的關于長壽方面的科學研究顯示,我們可以幫你把死神遠遠地拒之門外。當然,我們不可能讓你奢望長生不死,但我們起碼可以讓你活得更科學,也更健康,也就是說...

湖南省腫瘤醫(yī)院 胡小翠

1.43萬次閱讀 2018-06-25

裝笑也能治抑郁
美國心理學家指出,在無意中采用了心理學的一項重要規(guī)律:裝著有某種心情,模仿著某種心情,往往能幫助我們真的獲得這種心情。有些人通常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避不見人,直到這...

沈陽醫(yī)學院沈洲醫(yī)院 張秀春

1.78萬次閱讀 2018-06-22

“虎媽貓爸”的孩子容易抑郁
人們可能習慣性地覺得,孩子還小,天真爛漫,不愁吃不愁住,不需要為生計所迫,不需要處理那么多人際關系,不用想那么多復雜的人和事,不用完成那么多繁忙的工作和家務,沒...

濰坊市婦幼保健院 馬保海

1.79萬次閱讀 2018-06-01

揭密抑郁癥
凌晨三點,客廳里傳來的奇怪聲音讓你突然驚醒,你腦海中迅速閃過各種念頭,是小偷、老鼠還是其它什么。與此同時你的心跳加速呼吸加深,肌肉開始不自主的收縮,讓你覺得肢體...

馬鞍山市人民醫(yī)院 周曾

1.99萬次閱讀 2018-06-11

很多病醫(yī)生也治不了
很多病醫(yī)生也治不了
關于藥王孫思邈,有個著名的傳說,那就是坐虎針龍的故事。傳說孫思邈醫(yī)術太神了,連老虎和龍得了病也要找他...

池州市人民醫(yī)院 徐秀云

1.58萬次閱讀 2018-07-25

抑郁并非情緒的“感冒”
網絡問卷調查顯示,超過80%的網友認為自己有抑郁傾向。而實際上,大部分人的情緒狀態(tài)都很好、很穩(wěn)定,網友的回答顯然有一定的夸大。當然,難免也會有人遇到各種各樣的煩...

哈爾濱市第一醫(yī)院 趙玉林

1.99萬次閱讀 2018-06-06

抑郁癥和腦神經遞質之間的關系
抑郁癥和去甲腎上腺素這類腦神經遞質之間的關系,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的早期開始被關注。當時有兩種藥物的副作用和抑郁有關,一是高血壓患者服用的降壓藥利血平導致了約1...

馬鞍山市人民醫(yī)院 周曾

1.09萬次閱讀 2018-06-11

多吃蔬菜可以預防抑郁癥
由于競爭壓力的加劇,抑郁癥逐漸成為人類的第三大疾病。如何預防抑郁癥成了科學家研究的主要方向,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對抗抑郁好辦法就是大量攝入蔬菜!英國約克大學和赫爾...

馬鞍山市人民醫(yī)院 周曾

1.42萬次閱讀 2018-06-20

抑郁癥怎么治療
抑郁癥的危害很大,嚴重時會有自殺的傾向,所以有抑郁癥的人要注意積極的治療,可以通過練太極,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穿顏色鮮亮的衣服改變自己,享受音樂,多參加集體活動,適...

沈陽醫(yī)學院沈洲醫(yī)院 梁紅

1.57萬次閱讀 2018-12-11

哪些兒童更易患抑郁
隨著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抑郁已經被大眾所了解和熟悉,但是我們一般想到的抑郁,大多是我們成人,我們可能習慣性的覺得,孩子還小,天真爛漫,不愁吃不愁住,不需要為生計...

濰坊市婦幼保健院 馬保海

1.14萬次閱讀 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