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膽結石常見癥狀有哪些

發(fā)布時間: 2017-12-06 13:42:2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xù)觀看

手機查看

在生活中,人們一定對膽結石這種疾病非常的熟悉,因為這種疾病的發(fā)病率很高,治愈率也很高,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癥,一般情況下,女性患者居多,今天,我給朋友們介紹一下膽結石常見癥狀有哪些。膽結石常見癥狀有哪些

膽結石又稱膽石癥,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或膽管內發(fā)生結石的疾病;膽道感染是屬于常見的疾病。按發(fā)病部位分為膽囊炎和膽管炎。結石在膽囊內形成后,可刺激膽囊黏膜,不僅可引起膽囊的慢性炎癥,而且當結石嵌頓在膽囊頸部或膽囊管后,還可以引起繼發(fā)感染,導致膽囊的急性炎癥。由于結石對膽囊黏膜的慢性刺激,還可能導致膽囊癌的發(fā)生,有報告此種膽囊癌的發(fā)生率可達1%~2%。

疾病的癥狀取決于結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無阻塞和炎癥等。部分膽囊結石患者終身無癥狀,即所謂隱性結石。

較大的膽囊結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悶脹不適,噯氣厭食油膩食物等消化不良癥狀。較小的結石每于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后,或夜間平臥后結石阻塞膽囊管而引起膽絞痛和急性膽囊炎膽結石常見癥狀有哪些由于膽囊的收縮,較小的結石有可能通過膽囊管進入膽總管而發(fā)生梗阻性黃疸,然后部分結石又可由膽道排入十二指腸,部分結石則停留在膽管內成為繼發(fā)性膽管結石。

結石亦可長期梗阻膽囊管而不發(fā)生感染,僅形成膽囊積水,此時便可觸及無明顯壓痛的腫大膽囊。膽囊結石在無感染時,一般無特殊體征或僅有右上腹輕度壓痛。但當有急性感染時,可出現中上腹及右上腹壓痛、肌緊張,有時還可捫及腫大而壓痛明顯的膽囊。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推薦專家 資深醫(yī)生在線免費分析病情
相關推薦
膽結石的常見癥狀包括右上腹反復出現的劇烈疼痛、惡心嘔吐、腹脹及黃疸等,嚴重者可能引發(fā)膽囊炎或胰腺炎,需及時就醫(yī)以避免病情加重。出現上述癥狀時... [查看更多]

精彩問答

  • 膽結石1cm怎么辦

    膽結石1cm可通過藥物溶石、體外沖擊波碎石或手術治療,具體選擇需根據癥狀和膽結石的形成與膽汁成分失衡、膽固醇過高或膽囊功能異常有關,需結合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改善進行干預。 1、藥物治療:對于膽固醇性膽結石,可嘗試使用熊去氧膽酸或鵝去氧膽酸進行溶石治療,這類藥物能幫助溶解膽固醇結石,但療程較長,通常需數月甚至更久。藥物治療適用于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患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2、體外沖擊波碎石:適用于結石較小且數量較少的患者,通過體外沖擊波將結石擊碎,使其隨膽汁排出。該方法創(chuàng)傷小,但可能伴隨腹痛或膽道梗阻風險,需嚴格評估適應癥。 3、手術治療:對于癥狀明顯或結石較大的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首選方法,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對于復雜病例,可能需行開腹手術。術后需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食物,以促進恢復。 4、飲食調整:減少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增加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于預防結石形成。多喝水,保持膽汁稀釋,減少結石風險。 5、生活方式改善: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運動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促進膽汁排泄,降低結石復發(fā)風險。戒煙限酒,避免長期空腹,有助于維持膽囊功能正常。 膽結石1cm的治療需根據個體情況選擇合適方法,結合藥物、手術和生活方式調整,可有效緩解癥狀并預防復發(fā)。定期復查和醫(yī)生隨訪是確保治療效果的關鍵,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 膽結石7天排石的方法有嗎

    膽結石無法在7天內通過非醫(yī)療手段徹底排出。膽結石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溶石、體外沖擊波碎石、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腹膽囊切除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取石術。 1、藥物溶石: 熊去氧膽酸等藥物可溶解膽固醇類結石,但需長期服用且僅對特定類型有效。藥物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超聲,評估結石溶解情況。藥物溶石適用于直徑小于1厘米、膽囊功能良好的膽固醇性結石患者。 2、體外沖擊波碎石: 通過體外產生的沖擊波將結石擊碎,配合藥物促進碎片排出。該方法適用于單發(fā)、直徑2厘米以內的膽固醇結石,但存在結石復發(fā)風險。術后可能出現腹痛、血尿等短期并發(fā)癥。 3、腹腔鏡膽囊切除: 微創(chuàng)手術通過3-4個小切口完成膽囊切除,術后恢復快。這是癥狀性膽囊結石的標準治療方法,可徹底解決結石復發(fā)問題。手術禁忌癥包括嚴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等。 4、開腹膽囊切除: 傳統手術方式適用于合并嚴重炎癥、解剖異?;蚋骨荤R手術失敗病例。術后需較長時間恢復,可能發(fā)生切口感染、腸粘連等并發(fā)癥。目前僅作為備選方案。 5、內鏡取石術: 經口腔插入內鏡至膽總管取出結石,主要治療膽總管結石。操作需專業(yè)技術人員,可能引發(fā)胰腺炎、出血等并發(fā)癥。對于合并膽囊結石者仍需后續(xù)膽囊切除。 膽結石患者日常需保持規(guī)律飲食,避免高脂高膽固醇食物,建議選擇蒸煮等健康烹飪方式。適量有氧運動有助于維持正常體重,降低膽汁淤積風險。飲水每天2000毫升以上可稀釋膽汁濃度。出現持續(xù)腹痛、黃疸、發(fā)熱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避免自行嘗試所謂"快速排石法"導致膽管梗阻等嚴重并發(fā)癥。定期體檢可早期發(fā)現無癥狀膽結石,便于選擇合適干預時機。

  • 腎結石膽結石是怎么形成的

    腎結石與膽結石的形成主要與代謝異常、飲食習慣、感染因素、解剖結構異常及遺傳因素有關。 1、代謝異常: 尿液或膽汁中成石物質濃度過高是結石形成的核心機制。高鈣尿癥、高尿酸尿癥等代謝紊亂會導致草酸鈣、尿酸等結晶析出;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時易形成膽固醇結晶。這類結石形成初期可通過增加飲水、調整飲食結構延緩進展。 2、飲食習慣: 長期高脂高蛋白飲食會促進膽固醇結石形成,低纖維飲食可能減少膽汁酸循環(huán)。過量攝入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或維生素D補充過度會增加腎結石風險。建議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控制動物內臟、海鮮等高嘌呤食物攝入。 3、感染因素: 泌尿系統反復感染時,細菌產生的尿素酶會分解尿素形成磷酸銨鎂結石感染性結石。膽道系統感染可改變膽汁成分,促進膽色素鈣鹽沉積。這類結石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處理原發(fā)感染灶。 4、解剖結構異常: 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膽總管囊腫等先天畸形會導致尿液或膽汁淤積,延長結晶停留時間。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腰部鈍痛、黃疸等癥狀,需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嚴重者需手術矯正解剖異常。 5、遺傳因素: 胱氨酸尿癥、原發(fā)性高草酸尿癥等遺傳性疾病會顯著增加結石發(fā)生率。這類患者多在青少年期發(fā)病,結石復發(fā)率高,需定期監(jiān)測尿生化指標,必要時進行基因檢測。 預防結石復發(fā)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每日尿量2000-2500毫升,限制鈉鹽攝入每日<5克,適量補充柑橘類水果富含的枸櫞酸鹽。腎結石患者應減少草酸含量高的堅果、巧克力攝入;膽結石患者需避免快速減重,規(guī)律進食早餐促進膽囊排空。建議每半年進行超聲檢查監(jiān)測結石變化,出現劇烈腰痛、發(fā)熱或黃疸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

  • 膽結石按摩哪個位置能排石

    膽結石無法通過按摩特定位置排出,結石排出需依賴專業(yè)醫(yī)療干預。膽結石治療主要有藥物溶石、體外沖擊波碎石、內鏡取石、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等方式。 1、藥物溶石: 熊去氧膽酸等藥物可通過改變膽汁成分促進膽固醇結石溶解,適用于直徑小于1厘米的結石。需持續(xù)服藥6-24個月,治療期間需定期超聲監(jiān)測。 2、體外沖擊波碎石: 利用高能沖擊波將結石擊碎成小顆粒,配合利膽藥物促進碎片排出。適用于單發(fā)、直徑2厘米以內的膽囊結石,術后可能出現膽絞痛或胰腺炎等并發(fā)癥。 3、內鏡取石: 經口腔插入十二指腸鏡實施ERCP術,可取出膽總管結石。對于合并膽管炎或黃疸的患者具有診斷和治療雙重價值,需警惕術后胰腺炎風險。 4、腹腔鏡手術: 膽囊切除術是癥狀性膽結石的標準療法,微創(chuàng)手術創(chuàng)傷小且恢復快。術后可能出現腹瀉或消化不良,多數患者2周內可恢復正常飲食。 5、開腹手術: 適用于復雜病例或腹腔鏡手術中轉開腹的情況,需切開腹壁直接處理膽道系統。術后需放置引流管,住院時間約7-10天。 日常需保持規(guī)律低脂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及長期空腹。建議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適量進食核桃、亞麻籽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蛇M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促進膽汁排泄,但劇烈運動可能誘發(fā)膽絞痛。出現持續(xù)右上腹痛、發(fā)熱或皮膚鞏膜黃染時應立即就醫(yī)。

  • 膽囊結石是不是就是膽結石

    膽囊結石與膽結石屬于同一類疾病,醫(yī)學上統稱為膽石癥。膽囊結石特指發(fā)生在膽囊內的結石,而膽結石泛指膽道系統任何部位的結石,包括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 1、概念差異: 膽囊結石是膽結石的一種具體類型,結石僅存在于膽囊內。膽結石則包含更廣的范圍,除膽囊結石外,還包括肝內膽管結石、肝外膽管結石等膽道系統其他部位的結石。 2、形成機制: 膽囊結石主要由膽固醇過飽和、膽汁淤積等因素引起。膽管結石除上述原因外,還可能因膽道感染、寄生蟲感染等特殊因素形成,部分膽管結石由膽囊結石脫落進入膽管所致。 3、臨床表現: 膽囊結石多表現為右上腹隱痛或膽絞痛,常在進食油膩食物后發(fā)作。膽管結石除腹痛外,常伴隨黃疸、發(fā)熱等膽道梗阻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化膿性膽管炎等危急情況。 4、診斷方法: 兩者均首選超聲檢查,膽囊結石通過腹部超聲即可明確診斷。膽管結石診斷相對復雜,可能需結合磁共振胰膽管造影、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等檢查手段。 5、治療原則: 無癥狀膽囊結石可暫觀察,有癥狀者建議膽囊切除術。膽管結石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內鏡取石、手術取石等治療方式,合并感染時需緊急處理。 預防膽石癥需保持規(guī)律飲食,避免長期空腹或暴飲暴食。建議控制高膽固醇食物攝入,肥胖者適當減重。日??稍黾由攀忱w維攝入,如燕麥、玉米等粗糧,適量運動有助于促進膽汁排泄。出現反復腹痛、黃疸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物掩蓋病情。

  • 做完膽結石手術能不能吃飯

    膽結石術后24小時內需禁食,之后可逐步恢復流質飲食。飲食恢復需根據手術方式、腸道功能恢復情況及醫(yī)生指導分階段調整。 1、術后禁食期: 腹腔鏡或開腹手術后需嚴格禁食6-8小時,此時胃腸處于麻痹狀態(tài)。若為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禁食時間可縮短至4小時。禁食期間通過靜脈輸液維持營養(yǎng)。 2、流質飲食階段: 腸道排氣后開始飲用米湯、藕粉等清流質,每日6-8次,每次50-100毫升。此階段需避免牛奶、豆?jié){等產氣食物,防止腹脹影響切口愈合。 3、半流質過渡期: 術后2-3天可進食稀粥、爛面條等半流質。需保持低脂原則,單日脂肪攝入控制在20克以下??商砑诱舻案纫紫鞍踪|,促進組織修復。 4、軟食適應期: 術后1周逐步過渡至軟米飯、饅頭等低脂軟食。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避免油炸食品。每日分5-6餐少量進食,減輕膽道負擔。 5、常規(guī)飲食恢復: 術后2-4周經醫(yī)生評估后可恢復正常飲食,但仍需長期保持低膽固醇、高纖維的飲食結構。限制動物內臟、肥肉等高脂食物,每日膽固醇攝入不超過300毫克。 術后飲食需嚴格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從流質到軟食的過渡中要觀察有無腹脹、腹瀉等不適?;謴推趹WC每日2000毫升飲水,適量補充維生素K促進凝血功能。長期建議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增加全谷物、深海魚類攝入,每周進行3-5次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有助于預防膽結石復發(fā)。術后3個月需復查腹部超聲評估膽道情況。

  • 膽結石手術后多久可以吃飯

    膽結石手術后一般6-24小時可逐步恢復飲食,具體時間受手術方式、麻醉類型、胃腸功能恢復情況、術后并發(fā)癥及個體差異影響。 1、手術方式: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創(chuàng)傷較小,術后6-8小時可嘗試飲水,12小時后可進流食;傳統開腹手術因切口較大,需等待12-24小時才能開始進食。微創(chuàng)手術對消化道干擾較小,腸道蠕動恢復更快。 2、麻醉類型: 全身麻醉后需等待麻醉藥物完全代謝,通常需禁食6小時以上;椎管內麻醉對消化系統影響較小,術后4-6小時即可少量飲水。麻醉方式直接影響胃腸功能抑制時間。 3、胃腸功能: 術后腸鳴音恢復是重要指征,需醫(yī)護人員確認腸道開始蠕動。過早進食可能導致腹脹嘔吐,建議從溫水、米湯等清流質開始,逐步過渡到稀粥、爛面條等半流質。 4、術后反應: 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癥狀需延遲進食,必要時需胃腸減壓。若發(fā)生膽汁漏、出血等并發(fā)癥,需延長禁食時間并通過靜脈補充營養(yǎng)。 5、個體差異: 年輕患者代謝快,恢復時間較短;合并糖尿病、腸粘連等基礎疾病者需更謹慎。醫(yī)生會根據排氣情況、腹部體征及全身狀態(tài)綜合評估。 術后飲食應遵循從流質到半流質再到普食的漸進原則,初期選擇低脂易消化食物如藕粉、蒸蛋羹,避免牛奶、豆?jié){等產氣食物。2周內限制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高膽固醇食物,每日脂肪攝入控制在40克以下。恢復期可適量補充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雞胸肉促進傷口愈合,搭配新鮮果蔬補充維生素。術后1個月內保持每日5-6餐少量多餐,餐后適當散步促進消化。注意觀察大便顏色及腹部不適情況,出現陶土樣便或持續(xù)腹痛需及時復診。

  • 膽結石癥狀初期有什么

    膽結石初期癥狀主要包括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和惡心嘔吐。治療上需根據癥狀嚴重程度選擇藥物治療、飲食調整或手術治療。 1、右上腹隱痛是膽結石初期最常見的癥狀,疼痛通常位于右上腹或中上腹,可能放射至右肩或背部。疼痛多為間歇性,常在進食油膩食物后加重。緩解方法包括避免高脂飲食、服用解痙藥物如阿托品或山莨菪堿,以及使用鎮(zhèn)痛藥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 2、消化不良表現為餐后飽脹、噯氣和食欲減退。膽結石影響膽汁分泌,導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礙。改善方法包括少量多餐、避免高脂高膽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和動物內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全谷物和蔬菜,必要時服用消化酶制劑如胰酶或多酶片。 3、惡心嘔吐多與膽絞痛發(fā)作相關,可能伴有輕度發(fā)熱。處理措施包括臥床休息、清淡飲食如米湯或粥,使用止吐藥物如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必要時靜脈補液以防脫水。 4、對于癥狀輕微的患者,可嘗試保守治療。藥物治療包括口服熊去氧膽酸溶解膽固醇結石,或使用中藥如茵陳蒿湯促進膽汁排泄。飲食調理建議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增加水果蔬菜攝入,保持規(guī)律進食習慣。 5、當癥狀反復發(fā)作或加重時,需考慮手術治療。常見手術方式包括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腹膽囊切除術和經皮經肝膽管取石術。術后需注意傷口護理,逐步恢復正常飲食,避免劇烈運動。 6、預防膽結石復發(fā)需從生活方式入手。保持適度運動如快走或游泳,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避免長期禁食或暴飲暴食。定期體檢可早期發(fā)現膽結石,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膽結石初期癥狀雖不明顯,但及時識別并采取適當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避免嚴重并發(fā)癥。若癥狀持續(xù)或加重,應及時就醫(yī)進行全面檢查和專業(yè)治療,同時注意飲食調理和生活方式改善,以降低復發(fā)風險。

  • 膽結石怎么形成的原因有什么

    膽結石的形成可能由膽汁成分失衡、膽囊收縮功能異常、膽固醇過飽和、膽道感染、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膽汁成分失衡: 膽汁中膽固醇、膽鹽和卵磷脂的比例失調是膽結石形成的基礎。當膽固醇濃度過高或膽鹽分泌不足時,膽固醇容易從膽汁中析出結晶,逐漸形成結石。這種情況常見于高脂飲食、肥胖人群。 2、膽囊收縮功能異常: 膽囊排空障礙會導致膽汁淤積,使膽固醇結晶有更長時間聚集形成結石。妊娠、長期禁食、糖尿病等因素都可能影響膽囊收縮功能。膽囊收縮減弱時,膽汁滯留時間延長,結石形成風險顯著增加。 3、膽固醇過飽和: 肝臟分泌過量的膽固醇進入膽汁,超過膽汁溶解能力時就會形成過飽和狀態(tài)。高膽固醇飲食、雌激素水平升高、某些降脂藥物都可能引起膽固醇分泌增多。這種過飽和狀態(tài)是膽固醇型膽結石形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4、膽道感染: 膽道系統感染會改變膽汁成分,細菌產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可使結合膽紅素水解為游離膽紅素,與鈣離子結合形成膽色素結石。反復膽道感染還會造成膽管狹窄,進一步促進結石形成。 5、遺傳因素: 某些基因變異會影響膽汁酸合成和膽固醇代謝,增加膽結石易感性。有膽結石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2-4倍。特定人種如美洲原住民、智利女性的膽結石發(fā)病率也顯著高于其他人群。 預防膽結石應注意保持規(guī)律飲食,避免長時間空腹,控制高膽固醇食物攝入。建議每天適量運動,維持正常體重,多飲水促進膽汁排泄。40歲以上女性、肥胖人群應定期進行腹部超聲檢查。出現右上腹疼痛、飯后腹脹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通過超聲檢查明確診斷后,醫(yī)生會根據結石大小和癥狀決定藥物治療或手術方案。

  • 金錢草海金沙治膽結石可以嗎

    金錢草與海金沙可作為膽結石的輔助治療手段。膽結石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中藥調理、溶石藥物、體外碎石、內鏡取石、膽囊切除術。中藥治療膽結石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辨證使用,金錢草與海金沙具有利膽排石作用,但需結合結石大小、位置及患者體質綜合評估。 1、中藥調理: 金錢草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功效,其有效成分可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膽汁中膽固醇飽和度。海金沙味甘性寒,能利尿通淋,兩者配伍常與其他中藥組成復方,如三金排石湯。需注意長期服用可能引起脾胃虛寒,出現腹瀉、食欲減退等不良反應。 2、溶石藥物: 熊去氧膽酸是臨床常用溶石藥物,適用于膽固醇結石且膽囊功能良好的患者,通過降低膽汁膽固醇分泌使結石逐漸溶解。鵝去氧膽酸也可用于溶解膽固醇結石,但可能引起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藥物治療需持續(xù)6-24個月,結石完全溶解率約為30%-50%。 3、體外碎石: 體外沖擊波碎石術適用于單發(fā)、直徑小于2厘米的膽囊結石,通過高能沖擊波將結石擊碎后配合藥物促進排出。該治療可能引起膽絞痛、胰腺炎等并發(fā)癥,且結石復發(fā)率較高。碎石后需定期復查超聲觀察排石情況。 4、內鏡取石: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可用于膽總管結石取出,通過十二指腸鏡插入取石網籃或球囊導管直接取出結石。對于合并膽管炎、黃疸的患者效果顯著,但存在術后胰腺炎、出血等風險。膽囊頸部嵌頓結石可考慮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取石。 5、膽囊切除術: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癥狀性膽囊結石的標準治療方式,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特點。開腹手術適用于合并嚴重粘連或解剖變異的復雜病例。術后可能出現腹瀉、消化不良等后遺癥,需調整飲食結構逐步適應。 膽結石患者日常需保持規(guī)律飲食,避免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可促進膽汁排泄。建議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適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于預防膽汁淤積。出現持續(xù)右上腹痛、發(fā)熱或黃疸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服用排石藥物導致膽管梗阻等嚴重并發(fā)癥。中藥治療期間應每月復查超聲監(jiān)測結石變化,配合耳穴壓豆、穴位敷貼等中醫(yī)療法可增強療效。

×

特約醫(yī)生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