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最重要的營養(yǎng)
你可知道,人體有87%是水?沒有食物,人可以撐很多天,但沒有水,人平均只能活3天!光是流失10%到20%的水,就足以致命,所以,“水,是最重要的營養(yǎng)?!?/p>
水會將營養(yǎng)素和氧氣帶到細胞,就好比天然的冷卻系統(tǒng),能提供給身體組織保護墊,對于消化及(通過流汗和尿液)排掉代謝廢物也不可或缺。如果沒有喝足夠的水,身體系統(tǒng)所含水分就會減少,血液也會變濃稠,使身體難以排毒、細胞很難獲得適當?shù)臓I養(yǎng)。
許多人未曾注意過,脫水其實是個牽涉很廣的問題,會導致很多生理過程故障,其癥候可能為頭痛、疲倦、慢性疼痛、高血壓和消化失調(diào)。有趣的是,口干通常是脫水前期的征兆。如果要避免脫水引發(fā)的問題,每天至少要喝2?850毫升[1]()①的水,并于各餐間飲用。天氣熱或大量流汗的話,需增加到一加侖[2]()②。注意!果汁、汽水、茶、酒精和其他飲料不能替代純水,因為它們經(jīng)常含有利尿物質(zhì)。關于人體脫水的重要影響,可參閱伊朗籍醫(yī)生巴特曼(Batmanghelidj)所寫的《身體亟需要水》(Your Body’s Many Cries for Water)一書。
喝水,還得兼顧“質(zhì)”與“量”。許多河流、湖泊及地下水源已嚴重遭除草劑、殺蟲劑、肥料、酸雨、重金屬、工業(yè)化學物質(zhì)等污染。許多公共凈水系統(tǒng)是早在三四十年前興建的,當初的設計是要處理水里的細菌,而非現(xiàn)今環(huán)境慣見的化學毒素。對于飲用水,冀望政府官員做到百分百的把關不甚實際。最好的方法,是自備凈水儀器。還有,千萬別直接喝自來水!
凈水方法主要有三種:過濾、蒸餾和逆滲透。過濾裝置,如炭粒和高密度碳塊,可除去水中的微粒物質(zhì)和金屬(如鉛和鎘),但通常無法除掉氟這類有機化學物質(zhì)及可能的致癌物。過去幾年,蒸餾是最好的選擇,但后來科學家發(fā)現(xiàn),在蒸餾的過程中,微粒物質(zhì)容易與氯結合,形成毒性化合物。該化合物會轉(zhuǎn)變?yōu)闅怏w,之后濃縮到新的蒸餾水中。逆滲透系統(tǒng)使用先進的膜層技術,能除掉水中的細菌和化學污染物,可能是多數(shù)時候最好的選擇。
然而,所有凈水方法都有其局限,因此選擇家用凈水系統(tǒng)前,最好貨比三家。你可以考慮請獨立實驗室測試你的生活用水,確定其污染程度,以便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最好的系統(tǒng)。如果你會喝瓶裝水,那么我想建議你,玻璃瓶裝的水要比塑料瓶裝的水來得好,因為塑料瓶會逐漸溶出化學物質(zhì)到水里。
濾掉洗澡水中的毒素
其實,淋浴時,人體所接受的有毒化學物質(zhì),要比飲用自來水時來得多!美國環(huán)保署的研究顯示,較之飲用水,人們從沐浴或淋浴中吸收的揮發(fā)性化學物質(zhì),比飲用水超出60%。原因是熱水所產(chǎn)生的水蒸氣會被人吸入,直接進入血液中。所以,使用蓮蓬頭濾水器以減少氯和其他化學物質(zhì)或重金屬的危害,是不錯的做法。
凈化空氣一點都不難!
很不幸,我們的大氣層已被無數(shù)人造化學物質(zhì)和毒素滲透。更糟的是,許多人每天還得花好幾個鐘頭待在缺乏新鮮空氣的辦公大樓,并且花更多時間待在充滿家具和建材所排放的污染物的密閉房屋。天氣寒冷時,由于緊閉門窗導致空氣不流通,加上較常使用火爐及瓦斯爐,多少會影響室內(nèi)空氣質(zhì)量,因而這種“病態(tài)大樓癥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會更加惡化。全身組織的氧合作用對于健康不可或缺,所以每天獲取足夠的新鮮空氣、有充足的運動(并且做深呼吸),非常重要。
空氣清凈機有助于凈化室內(nèi)空氣,其種類繁多,包括高效能微粒物質(zhì)、過濾器、靜電過濾暖爐、臭氧機和負離子機?;蛘撸憧梢杂谩暗涂萍肌狈椒▋艋諝?,那就是種植室內(nèi)植物!研究發(fā)現(xiàn),有許多常見的室內(nèi)植物在含有致病化學物質(zhì)的環(huán)境中長得特別好,能吸掉許多室內(nèi)空氣污染物。一些專家相信,光是15到20棵室內(nèi)植物,如常春藤、萬年青、巴西鐵樹、吊蘭和波斯頓腎蕨,就能凈化1?800平方英尺的居家環(huán)境。在此我推薦《居家空氣大凈化——50種能制造新鮮空氣的室內(nèi)植物》(How to Grow Fresh Air:50 Houseplants That Purify Your Home or Office)一書,作者是具有專業(yè)化工背景的比爾·渥文特(B.C.Wolverton)。
日照也是重要營養(yǎng)素
如同食物、氧氣和水,日照也是維持生命代謝過程所必需的營養(yǎng)素。許多專家認為,持續(xù)處于“光線不佳”的環(huán)境中,容易引發(fā)嚴重的健康危機。“光線不佳”是指任何不含(自然光會蘊含的)全波長光譜的照明。大部分的人工照明,如白熱燈、熒光燈,都不是全光譜。此外,窗戶、擋風玻璃、眼鏡和空氣污染,都會濾除部分光譜,造成健康問題。
研究顯示,缺乏光照會阻撓身體吸收營養(yǎng)素,造成疲倦、蛀牙、憂郁、敵意、免疫力降低、掉發(fā)、皮膚受損、中風、季節(jié)性情緒失調(diào)、阿茲海默癥,甚至癌癥等問題。此外,日照也是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所以專家經(jīng)常建議,每天要在戶外待至少30分鐘,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
自古以來,日照就因其療效而受到高度重視,如今光照療法更成為一門重要的新興學科。如今全世界主要醫(yī)院和研究中心,都已著手研究各種類型的光照療法,包括自然光照、全光譜光照、有色光照,以及紫外光照等。專家認為,許多光照方式都能改善人們生理及心理健康。許多光照治療儀器,包括全光譜燈泡,已被廣泛用于居家和辦公室。
一些醫(yī)師預測,將來人們將視“曬自然光”為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就如同現(xiàn)今人們看待飲食與運動一樣。關于光照對人體有何益處,可以參閱約翰·納什·奧特(John Nash Ott)所寫的《健康與光照》(Health & Light)。而有關光照治療憂郁癥、視力問題、壓力、學習障礙、免疫力降低、經(jīng)前癥候群和各種癌癥的成效,可以參閱雅各·伯利伯曼(Jacob Liber-man)所寫的《光照,未來的醫(yī)藥》(Light:Medicine of the Future)一書。
避開電磁場域
我們的環(huán)境充滿著電線和電器設備所營造的電磁場域(EMFs)。許多科學家和學者都認為,這些微妙的場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重大危害。許多專業(yè)人士對此仍抱懷疑態(tài)度,然而,就連美國國會技術評估辦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都提出政策,建議審慎避開電磁場域。
所有廚房、洗衣設備及微波爐正在運作時,要與它們保持至少150公分的距離;復印機或傳真機運作時,也別靠得太近。與電視屏幕和計算機的背面、側面至少距離90公分。要離計算機屏幕60至90公分,而且要用計算機護幕鏡或低輻射的屏幕。盡量少用行動電話。收音機、鬧鐘和燈光等設備,至少要距離床頭90公分,可以的話,盡量使用電池。別用吹風機吹孩童的頭發(fā),成人也盡量少用,如需使用時,請調(diào)到最小轉(zhuǎn)速,并且距離頭部至少20公分。別用電動牙刷或剃刀、電毯、熱敷墊??梢杂酶咚褂媅3]()①測量住家或辦公室的電磁輻射總量。此外,盡量避免接近電線或發(fā)電機。更多信息可參閱羅伯特·貝克醫(yī)師(Robert O. Becker)寫的《跨越電流:電氣污染的危險與電醫(yī)學的前途》(Cross Currents:The Perils of Electropollution and the Promise of Electromedicine)。
避開有毒的生活用品
我們每天使用的物品,經(jīng)常蘊含有毒的化學物質(zhì),如多數(shù)清潔劑都很危險,因為含有氨、氯、酚、乙醇和甲醛這類物質(zhì),會傷害肝、肺、腎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白色紙張(如紙巾、餐巾、衛(wèi)生紙)含有戴奧辛(Dioxins),它是用氯漂白棕木制成白紙漿時的副產(chǎn)品。經(jīng)動物實驗證實,戴奧辛會引起免疫抑制、流產(chǎn)、先天缺陷和基因損傷。除臭劑含有鋁,鋁已知和阿茲海默癥有關。許多品牌的口紅、睫毛膏都含有PVP,這是一種有致癌可能的合成樹脂。
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約瑟夫·比斯利博士(Joseph D. Beasley) 在《出賣健康》(The Betrayal of Health)一書中提及,這些化學“壓力源”的累積,已經(jīng)嚴重危害人的健康??傊M你所能地避免它們的危害準沒錯。在此另外推薦兩本書,一本是安妮·伯索德·龐德(Annie Berthold-Bond)的《優(yōu)良家用品》(Better Basics for the Home:Simple Solutions for Less Toxic Living);另一本是德博拉·林恩·達德(Debra Lynn Dadd)的《安全的家——保護你和家人遠離家用品的毒害》(Home Safe Home:Protecting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 from Everyday Toxics and Harmful Household Products)。
[1]① 原文為“3夸脫”,1夸脫約 950毫升。
[2]② 1加侖=4夸脫=3.785升。
[3]① 用來測量磁場強度。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