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火常用中藥包括夏枯草、菊花、決明子、梔子、黃芩,具有瀉火明目、疏肝解郁等功效。
夏枯草性寒味苦,歸肝經(jīng),擅長清泄肝火、散結(jié)消腫。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頭痛眩暈,可用夏枯草15克煎水代茶飲。現(xiàn)代研究顯示其含夏枯草苷能降低血壓,配伍鉤藤效果更佳。脾胃虛寒者需搭配生姜。
杭白菊與野菊花均能平肝明目,野菊花清火力更強。肝火旺引起的眼干澀、視物模糊,可取菊花10克加枸杞沸水沖泡。菊花含揮發(fā)油和黃酮類物質(zhì),可抑制炎癥反應(yīng)。陽虛體質(zhì)者建議搭配少量桂圓。
決明子清肝明目兼潤腸通便,適合肝火便秘人群。炒決明子15克煎服可改善目赤澀痛,所含大黃酚能促進膽汁分泌。長期服用需注意可能引起輕度腹瀉,孕婦慎用。
梔子苦寒沉降,主治肝膽濕熱郁火。黃疸伴心煩失眠者,可用梔子12克配淡豆豉煎湯。其有效成分梔子苷具有保肝利膽作用。外敷可治扭傷腫痛,但脾胃虛弱者宜配伍白術(shù)。
黃芩清熱燥濕,尤善清上焦肝肺之火。肝火犯肺導致的咳黃痰,可取黃芩10克配桑白皮煎服。黃芩素能抑制過敏反應(yīng),酒炙后更宜用于肝膽疾病。長期使用需監(jiān)測肝功能。
清肝火期間宜食苦瓜、芹菜等綠色蔬菜,避免辛辣燥熱食物。配合太沖穴按摩或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招式效果更佳。肝火癥狀持續(xù)兩周以上或出現(xiàn)黃疸、嘔血等表現(xiàn)需及時就醫(yī),中藥使用建議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避免與西藥免疫抑制劑同服。
2011-06-26
2011-06-26
2011-06-26
2011-06-26
2011-06-26
2011-06-26
2011-06-26
2011-06-26
2011-06-26
201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