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服用方式影響吸收效果,建議根據(jù)藥性選擇一口飲盡或分次緩服。
解表發(fā)汗類藥物如麻黃湯需趁熱一口服下,借助熱氣促進發(fā)汗;滋補類藥物如六味地黃丸宜小口慢飲,利于脾胃吸收。峻下逐水藥如十棗湯要求快速喝完,避免刺激口腔黏膜。
脾胃虛弱者服用苦寒藥需分5-6次緩服,每次間隔10分鐘;體質(zhì)強壯者服用溫補藥可一次飲盡。兒童用藥建議分3-4次服用,每次10-15毫升。
急性病癥用藥如大承氣湯需30分鐘內(nèi)服完,慢性調(diào)理用藥如歸脾湯可分早晚兩次服用。危急重癥用藥采用頻服法,每小時服用1次。
湯劑通常200-300毫升一次喝完,膏方每次10克含化,丸劑溫水送服。代煎袋裝藥可加熱后分2次飲用,顆粒劑溶解后不宜久置。
嘔吐患者采用少量多次服用法,每次50毫升;口瘡患者用藥前含服蜂蜜保護黏膜。昏迷患者通過鼻飼管分次給藥,每次不超過100毫升。
服藥期間避免食用綠豆、蘿卜等解藥食物,配合八段錦鍛煉促進氣血運行。溫熱藥服用后需避風2小時,服補益藥后適當散步助消化。藥后出現(xiàn)惡心可含服姜片,腹瀉者用炒米煮粥養(yǎng)護腸胃。嚴格遵醫(yī)囑控制服藥間隔,解表藥發(fā)汗后及時更換干爽衣物。
2011-06-12
2011-06-12
2011-06-12
2011-06-12
2011-06-12
2011-06-12
2011-06-12
2011-06-12
2011-06-12
201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