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聽力障礙父母要重視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兒童聽力障礙發(fā)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且其發(fā)病表現越來越不典型,更為隱秘,癥狀表現變化多端。這樣就需要父母以及醫(yī)護人員細致觀察及時準確的抓住病癥特點,早發(fā)現早治療,降低致聾的比率。

?

  出生前期的危險因素

  又稱胎兒期,這一時期,特別是胎兒生長的前12周,是聽覺器官發(fā)育的關鍵期,對外界的不良刺激特別敏感,許多先天性耳聾,就產生于這一時期,致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胎兒聽力障礙父母要重視

  1、遺傳因素

  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遺傳性聾占耳聾總數的50.0%以上,其數量相當驚人。由于遺傳方式比較復雜,遺傳性聾的表現方式也多種多樣,父母聽力正常,子女出現耳聾,這一點應引起充分注意。另外在近親婚配者的后代中,隱性遺傳的遺傳性聾的比例較高。在追蹤家族史時,應注意把父系家族成員和母系家族成員分開,單獨了解,因為有些家長害怕承擔責任,不愿意提供真正的遺傳史,這會影響病史的準確性。

  2、感染性因素

胎兒聽力障礙父母要重視

  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某些病原微生物,如風疹病毒、麻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流感桿菌、梅毒螺旋體等均可導致胎兒聽覺器官的發(fā)育異常,其中侵襲力最強的是風疹病毒。在妊娠的前3個月內,母體感染了風疹,新生兒出現感染性聾的機率可達60.0%。在追蹤妊娠史時,要注意仔細分析提供的資料,不能把普通感冒當成流感,也不能把蕁麻疹當作風疹,最好能查看當時的醫(yī)療檔案,以免干擾正確的診斷結果。根據彭大夫耳病門診的幾萬例積累病歷分析,此種因素引起的下一代耳病很多。

  3、醫(yī)源性因素

  孕婦使用了某些藥物或接受了某些醫(yī)學檢查可引起胎兒的聽覺器官的損傷。因為有些藥物可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大家最熟悉的是耳毒性藥物,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水楊酸制劑、奎寧、抗腫瘤藥物等進入了胎兒體內,都可能導致耳聾。此外長期使用保胎中藥也會引起胎兒聽覺器官的損傷,放射線和同位素可致胎兒發(fā)育障礙。

  4、孕婦健康因素

  除上述原因外,在妊娠期間如果罹患有糖尿病、慢性腎炎、高血壓、貧血、甲狀腺功能低下、一氧化碳中毒、乙醇中毒以及有重大精神創(chuàng)傷、嚴重營養(yǎng)不良等也可能造成胎兒聽力障礙。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