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結腸息肉應盡早切除 術后注意防復發(fā)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  結腸息肉通俗地說就是結腸壁上向腸腔內長出的“肉疙瘩”,根據病理又可分為好多種,有腺瘤性腸息肉、炎性腸息肉、增生性腸息肉、錯構瘤息肉、淋巴性腸息肉等。專家表示結腸息肉有時就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發(fā)現后必須切除。

  結腸息肉宜盡早切除別留后患

有結腸息肉應盡早切除 術后注意防復發(fā)

  研究顯示,有半數以上的大腸癌來源于腺瘤性腸息肉,可以說腺瘤性腸息肉就是癌前病變,而且腺瘤性腸息肉越大,惡變的可能也越大。炎性息肉雖然相對安全些,但炎性息肉長期受炎癥刺激,也可能癌變。加上息肉本身也會引起不適,所以腸鏡檢查一旦發(fā)現腸內有息肉,無論哪種息肉,小于2厘米的可以直接切除。一舉兩得,這也是腸鏡檢查的好處之一。大于2厘米的息肉無法在腸鏡下切除,可先取組織標本做病理檢查,改日在腹腔鏡下做切除手術。切除后的標本都要進行病理檢查,若已存在癌變可進一步擴大切除范圍。

  息肉易復發(fā),定期復查很重要

  由于息肉有復發(fā)的可能,所以定期復查尤為重要,且復發(fā)時發(fā)生的位置和性質都可能不一樣。曾經有結腸息肉病史者,都應該復查。

有結腸息肉應盡早切除 術后注意防復發(fā)

  若息肉只有一個,病理證明是良性的,剛開始每年需查一次腸鏡,連續(xù)2~3年檢查不復發(fā),之后可以改為每3年查一次。但如有多個良性息肉,為保險起見,還是要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若發(fā)現癌變的息肉,切除后應進行更加密切的復查。

  對于有家族史的此病患者,應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電子腸鏡、肛門指檢、大便驗血等檢查,爭取早期發(fā)現病變。

  清淡飲食少葷多素,有助預防復發(fā)

  腸息肉復發(fā)與飲食習慣也有關,如果切除后仍食用辛辣刺激、肥膩的食物,特別是細菌和膽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礎,同樣會誘發(fā)結腸息肉,埋下癌變隱患。另外臨床發(fā)現,喜歡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的人容易發(fā)生結腸息肉。因此專家建議,腸息肉患者飲食宜清淡,少吃葷而多吃素,少吃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一般以柔軟易于消化的食物為主,不要喝酒抽煙,要適當運動,保持大便柔軟規(guī)律。

  補充閱讀:常喝綠茶有助抑制結腸息肉復發(fā)

有結腸息肉應盡早切除 術后注意防復發(fā)

  臨床試驗顯示,持續(xù)服用含綠茶成分“兒茶酸”的藥物可抑制結腸息肉復發(fā)。通過內診鏡手術切除結腸息肉的125人中,60人每天服用3片綠茶藥物(共計1.5克,6杯量),65人不服用。1年后用內診鏡進行檢查,對息肉復發(fā)率進行了比較。與不服用綠茶藥物患者31%的息肉復發(fā)率相比,持續(xù)服用藥物患者的復發(fā)率為15%,明顯偏低。服用藥物患者復發(fā)息肉的尺寸也明顯偏小。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飲用綠茶的生活習慣也可能具有預防結腸息肉復發(fā)的作用。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