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筷子長期使用的危害有哪些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長期使用一次性筷子可能引發(fā)口腔黏膜損傷、消化系統(tǒng)負擔加重、化學物質攝入風險、細菌感染以及環(huán)境健康隱患。主要有材質粗糙、漂白劑殘留、高溫變形、儲存污染、資源浪費五類危害。

1、材質粗糙:

一次性筷子多采用速生楊木或竹材加工,表面未經(jīng)充分打磨易存在毛刺。使用過程中可能劃傷口腔黏膜或食道內壁,反復刺激會導致局部炎癥。部分劣質產品含有木屑雜質,吞咽后可能造成消化道機械性損傷。

2、漂白劑殘留:

約68%的一次性筷子使用二氧化硫熏蒸漂白,殘留物接觸高溫食物時會釋放亞硫酸鹽。長期攝入可能誘發(fā)哮喘發(fā)作,過量接觸會損傷呼吸道纖毛功能。部分作坊違規(guī)使用工業(yè)雙氧水漂白,存在重金屬超標風險。

3、高溫變形:

60℃以上熱食會導致一次性筷子析出甲醛等有害物質,部分拼接筷的膠黏劑遇熱溶解。實驗顯示盛裝沸水1分鐘后,劣質筷子甲醛釋放量超國家標準3.2倍。長期接觸可能增加血液系統(tǒng)疾病風險。

4、儲存污染:

倉儲不當?shù)目曜右鬃躺S曲霉菌,開封后菌落總數(shù)24小時內可增長400倍。大腸桿菌檢測陽性率達12.7%,可能引發(fā)急性胃腸炎。潮濕環(huán)境存放的筷子會產生霉斑,釋放的孢子可能導致過敏反應。

5、資源浪費:

我國每年消耗450億雙一次性筷子,需砍伐2500萬棵成年樹木。生產過程中消耗的水資源相當于200萬人年用水量,漂白廢水污染土壤降解周期超過30年。廢棄筷子填埋會產生甲烷,加劇溫室效應。

建議選擇無漆原木筷或不銹鋼餐具,使用前用沸水燙洗3分鐘。外出就餐可攜帶折疊式餐具,注意查看筷子是否有QS認證標志。存放時應保持干燥通風,出現(xiàn)霉斑或酸味立即丟棄。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頻次,每減少10雙筷子使用相當于減排0.23千克二氧化碳。定期用白醋浸泡消毒家用筷子,三個月更換可有效控制細菌滋生。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