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隔代育兒觀點,一招解決所有育兒矛盾!

|復(fù)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昨天晚上跟閨蜜煲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粥,起因是她跟婆婆因為“能不能抱著哄寶寶睡覺”鬧得不可開交。

  不管是明爭還是暗斗,有孩子的家難免會遇到照料者間意見向左、互不妥協(xié)。這時,你該怎么辦?

  理念“完美統(tǒng)一”,沒有幾個家庭能做到

  ◆ 年輕媽媽都知道讓寶寶自己吃飯,再慢再亂都沒關(guān)系。老人擔心飯涼了對喂不好,吃少了營養(yǎng)不夠,追著寶寶喂飯,都追早樓下小花園了,覺得能塞一口是一口。類似的矛盾還不少,小到每頓該喂多少奶、什么時候添加輔助食品,大到請月嫂、參加親子班,兩代人的意見都難以統(tǒng)一。

最新隔代育兒觀點,一招解決所有育兒矛盾!

  我們平常聽到太多專家、太多書籍、太多公號給我們推薦的方法就是:隔代育兒中遇到意見分歧,一定要統(tǒng)一教養(yǎng)觀念,要確立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要一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起沖突,不然孩子反而更不聽話、更難管。

  但統(tǒng)一觀念,你真的能做到嗎???

  的確,如果家里能統(tǒng)一教養(yǎng)觀念是最完美的,沒有沖突、沒有分歧、大家都用最正確的方式育兒。但是!這種理想狀態(tài),想要真正做到就太難了。生活本就是一地雞毛的瑣事,只不過遇到孩子就被放大了,看似是簡單的育兒方法的爭執(zhí),但實質(zhì)上是在“爭權(quán)”,這個家,誰說了算?。?!

  我就問你是你能說動老人按照你的方式帶娃還是你愿意屈從于老人的方式帶娃反正我是都做不到啊如果意見實在無法統(tǒng)一不如這樣做

  1、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不用委屈的妥協(xié)

  不要為了“統(tǒng)一觀念”而放棄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媽媽更容易學(xué)習(xí)、更新自己帶孩子的方法,只要你認為這樣做對寶寶好,你就只要求寶寶在跟自己相處時,做到這些就行了。

  2、老人跟你意見不同,其實不用干涉

  帶孩子的人多,教養(yǎng)方式也肯定沒那么容易整齊劃一,那就只對自己的相處模式負責就好。比如有些老人對寶寶很溺愛,會常常被寶寶欺負,抓一下、打一巴掌。即便爸爸媽媽覺得這樣再不對、再心疼老人,都可以不管。

  承擔這樣帶來的后果(總被寶寶欺負),感受到這樣教育不好、不對,老人才更容易改變,爸爸媽媽再對老人傳遞好的教養(yǎng)方式的時候,也更容易接受、執(zhí)行。

  這樣做的好處

  1、適應(yīng)不同方式,寶寶情商更高

  每個寶寶都是天生的外交家,在與不同人的相處中,就會知道每個人的底線在哪里,怎么才能和這個人愉快相處,寶寶會自己調(diào)整和不同人的相處方式。長大后的“見人說人話、見過說鬼話”也不過如此了吧。這樣的寶寶將來的人際關(guān)系會更好,情商更高。

最新隔代育兒觀點,一招解決所有育兒矛盾!

  社會本就是這樣,每個人跟每個人都不同,刻意給寶寶營造一種統(tǒng)一、完美的假象,寶寶將來進入真正的社會,很難說對寶寶的將來是不是好事兒。

  2、氣氛和諧遠比意見統(tǒng)一,更重要

  和諧氣氛下成長的寶寶,一定更聰明。6個月的寶寶就能寶寶能非常敏銳的捕捉到周圍的氣氛了。是和諧、是緊張、還是僵冷,都逃不過寶寶的感覺。寶寶就會更輕松的專注于吃、玩、探索的成長。

  緊張氛圍下,寶寶的大腦會分泌一種“抗壓激素”,會讓ta事事小心,自己盡可能乖、盡可能賣萌,來調(diào)節(jié)家庭氣氛,讓大家都開心起來。久而久之,寶寶對事物的探索,就會失去開放的心態(tài),情緒會受影響,焦躁、愛哭鬧且不易哄。

  3、2-6個照料者,寶寶更聰明

  不得不說,有些媽媽對寶寶的占有欲和控制欲確實強了些。遇到家人有不同教養(yǎng)意見的時候,本能的就很抵觸,甚至索性統(tǒng)統(tǒng)不用別人幫忙,我自己帶孩子。如果寶寶白天、晚上都只有1個人照料,寶寶的照料者過于單一,對寶寶的成長并非好事,一對一的相處模式不利于寶寶發(fā)展。

  這樣的寶寶可能更認生、甚至各方面能力比如運動、認知、語言能力發(fā)展也會相對晚一些、慢一些。因為寶寶每天所能接觸到的新鮮刺激太少了。一個孩子最理想的依附對象是2-6人,在于更多人的相處中,寶寶的智力發(fā)育更好。所以我們該歡迎孩子的爸爸、奶奶、姥姥共同參與到孩子的照料中。

  有人幫我們帶寶寶我們就有時間稍微休息一下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沒必要太較真、太排斥別光顧自己進步也要帶著老人一起學(xué)

  很多時候,老人只是沒有意識到,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帶孩子更好、更對,所以才會犯錯誤。媽媽們在通過各種途徑比如看書、聽課、微信文章等獲得最新、最好的育兒方式時,也別忘了拽著自家老人一起進步。

  有孩子前,婆媳掙老公;有孩子后,婆媳掙孩子。有時在我們看不慣老人慣孩子、溺愛孩子背后,更有著深深地失控感。怕孩子跟老人更親、怕孩子跟自己不好、怕失去孩子的依戀和愛。

  別擔心,孩子還是你的,血濃于水的母子/女關(guān)系,是誰都改變不了的。只要我們給孩子足夠的陪伴、給孩子積極的關(guān)注,隨著孩子心智更加成熟,ta心里最愛的依然是自己的爸爸和媽媽。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nèi)容轉(zhuǎn)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nèi)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如有作品內(nèi)容、知識產(chǎn)權(quán)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