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治療有哪些講究呢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針刺治療由于其無毒無痛、更沒有副作用,很多的疾病患者都采用針刺治療,但是在針刺治療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找準穴位就可以,針刺的角度、方向、深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把多方面的因素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發(fā)揮針刺的治療效果,那么,針刺治療到底有哪些講究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一、針刺的角度

  針刺角度,是指進針時針身與皮膚表面所構成的夾角。其角度的大小,應根據(jù)腧穴部位、病性病位、手法要求等特點而定。針刺角度一般分為直刺、斜刺、平刺三類。

  1、直刺:即針身與皮膚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腧穴。直刺法適用于針刺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豐厚部的腧穴。

  2、斜刺:即針身與皮膚表面呈45^角左右,傾斜刺入腧穴。斜刺法適用于針刺皮肉較為淺薄處,或內有重要臟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和在關節(jié)部的腧穴,在施用某種行氣、調氣手法時,亦常用斜刺法

  3、平刺:又稱橫刺、沿皮刺,即針身與皮膚表面呈15^角左右,橫向刺入腧穴,平刺法適用于皮薄肉少處的腧穴。如頭皮部、顏面部、胸骨部腧穴,透穴刺法中的橫透法和頭皮針法、腕踝針法,都用平刺法。

  二、針刺的方向

  針刺方向,是指進針時和進針后針尖所朝的方向,簡稱針向。針刺方向,一般根據(jù)經脈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達到的組織結構等情況而定。針刺方向雖與針刺角度相關,如頭面部腧穴多用平刺,頸項,咽喉部腧穴多用橫刺,胸部正中線腧穴多用平刺,側胸部腧穴多用斜刺,腹部腧穴多用直刺,腰背部腧穴多用斜刺或直刺,四肢部腧穴一般多用直刺等。但進計角度主要以穴位所在部位的特點為準,而針刺方向則是根據(jù)不同病癥治療的需要而定。

  僅以頰車穴為例,若用作治療頷病、頰痛、口噤不開等癥時,針尖朝向顳部斜刺,使針感放射至整個頰部;當治療面癱、口眼歪斜時,針尖向口吻橫刺;而治療痄腮時,針尖向腮腺部斜刺;但治療牙痛時則用直刺。

  綜上所述,找準表層穴位,正確把握針刺的角度、方向、深度,是針刺治療疾病的關鍵。同時專家提醒,要進行針刺治療,必須到正規(guī)的中醫(yī)醫(yī)院,找專業(yè)的針刺醫(yī)師進行治療。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