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正學醫(yī)案——慢性胰腺炎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裴正學是我國西學中成名的國家級具有影響的中西醫(yī)結合專家。裴師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中西醫(yī)結合理論與臨床,著述頗豐,其提出的中西醫(yī)結合十六字方針“西醫(yī)診斷,中醫(yī)辨證,中藥為主,西藥為輔”已受到國內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和推崇。

裴正學醫(yī)案——慢性胰腺炎

  醫(yī)案:患者,男,54歲,2006年3月23日初診。左腹脹隱痛反復發(fā)作3年余,本次發(fā)熱、腹痛3 d,某醫(yī)院診為膽囊炎,曾用頭孢三嗪、甲硝唑(劑量不詳)等靜滴對癥治療未效。診見:急性痛苦面容,面色蒼白,上腹隱痛、腹脹,連及左肋及左胸、左背,進油膩食物后加重,大便4 d未解,舌白紅,苔滑膩,脈浮而細沉。查:體溫38.5 ℃,脈率80次/min,血壓136/80 mm Hg,白細胞22.8×109/L,中性0.88,淋巴0.25,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均正常。B超示:膽囊增大,壁厚粗糙,囊內強反光團體聲形,胰腺增粗增大,見強回聲光團。西醫(yī)診斷:急性膽囊炎、合并慢性胰腺炎。中醫(yī)診斷:結胸、臟結。辨證:肝氣郁結,邪毒壅盛。治宜疏肝理氣、通腑瀉熱、緩急止痛。方藥選用小陷胸湯加減:瓜蔞15 g,柴胡15 g,郁金12 g,白芍20 g,枳實15 g,半夏15 g,川芎12 g,制乳香、制沒藥各15 g,大黃15 g,黃芩20 g,黃連12 g,川楝子15 g,香附15 g,醋延胡索15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服藥1劑后,腹脹排氣有便感,排干便1次、稀溏便數(shù)次,繼則熱退,痛緩解。守方繼服4劑,腹痛日漸減輕。囑原方繼服10劑,諸癥消除,進餐尚好,精神恢復,舌質淡,苔滑膩,脈浮而滑細。B超示:膽囊較前縮小,囊壁規(guī)整,胰腺較前明顯縮小,仍見強回聲伴影。在原方基礎上加健脾扶正藥,繼服10劑。追訪半年余未復發(fā)。

裴正學醫(yī)案——慢性胰腺炎

  按:裴師指出,慢性胰腺炎因急性胰腺炎轉變而來者診斷尚易,但無明顯急性發(fā)作史者診斷甚難。因胰腺位于胃之下后方,大部分無急性胰腺病史之慢性胰腺炎患者多易被誤診為胃部病變,一部分患者因長期誤診,最后慢性消耗致死?,F(xiàn)代醫(yī)學治療本病,除給予消化酶類外,恒少良法。中醫(yī)雖無“慢性胰腺炎”之病名,但《傷寒論》中“臟結”與本病臨床表現(xiàn)甚為相似?!秱?middot;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問曰:病有結胸,有臟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何謂臟結?答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名曰臟結,舌上白苔滑者難治。’”又:“臟結無陽證, 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白苔者不可攻也。”以上兩條經(jīng)文論述了臟結的證候和治法,認為臟結和結胸一樣具有“按之痛”之證候,但臟結屬陰寒之證,不具有寒熱證候,通常飲食如故,然時時下利,這與慢性胰腺炎之胰原性腹瀉正好相似。經(jīng)文中提出“舌上白苔者不可攻也”,說明慢性胰腺炎已嚴重影響消化功能,此時忌攻下,因古代無補充電解質之條件,長期腹瀉,若再攻下,則可能導致電解質嚴重紊亂。綜合所述,結胸和臟結之不同有:①結胸有寒熱,臟結無寒熱;②結胸無下利,臟結有下利。除上述兩點外臟結則“如結胸狀”?!秱摗穼⒔Y胸分成大結胸與小結胸兩類。所謂“小結胸,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大結胸是指“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上述經(jīng)文所言小結胸之癥狀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而已,說明小結胸之癥狀與慢性胰腺炎之表現(xiàn)相合,即臟結“如結胸狀”是也。大結胸之表現(xiàn)似與急性胰腺炎相合,自心下至少腹之痛且伴硬滿,手不能觸,說明已具腹膜炎之臨床表現(xiàn),此為急性胰腺炎常見之并發(fā)癥。小結胸之主方為小陷胸湯(瓜蔞、黃連、半夏),大結胸之主方為大陷胸湯(大戟、芫花、甘遂)。前者可用治慢性胰腺炎,而后者因峻瀉較猛,不宜使用,正如前述之“舌上白苔者不可攻也”。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chǎn)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