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效用多 但與這些不能同食要謹記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紅棗是我們經(jīng)常見到基本的補品之一,紅棗又名大棗,紅棗本身含有較高的維生素,更有天然的維生素丸之稱。紅棗是溫代的產(chǎn)物,它的適用范圍較廣,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不適配的東西存在,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大概都知道哪種食物可以和什么相配,和什么一起搭配是忌食的。紅棗還可以提升,我們人體的免疫力,預防癌細胞。但是如果和不對的食材同時使用,能會削弱它的營養(yǎng)價值,甚至可能危害到我們身體的健康。那么,紅棗不可以和哪些食物一起吃?

紅棗效用多 但與這些不能同食要謹記

  紅棗和哪些不能同食?

  紅棗+大蔥:易導致消化不良

  紅棗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滋心潤肺,養(yǎng)血安神。大蔥能去腥除膩,還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欲。

  但是兩者結合起來易導致消化不良。再者,中醫(yī)認為,蔥是辛熱助火的食物,棗也屬于性甘辛熱之物,二者同食,易使火氣更大。

  紅棗+海蟹:容易患寒熱病

  海蟹與紅棗相克,同食容易患寒熱病,至多間隔2小時才可以吃。

  紅棗+動物肝臟:破壞維生素

  紅棗不應和動物肝臟同時食用。動物的肝臟富含銅、鐵等元素,這些金屬離子極易使其它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C氧化而失去功效,故紅棗不應和動物肝臟同時食用。

  紅棗+牛奶:影響蛋白質的吸收

  吃棗后,不要馬上吃高蛋白食品,如奶制品。因為維C會使這兩種食品中的蛋白質凝成塊,不容易吸收,所以要在吃棗1~2個小時后,再吃高蛋白食品。

  紅棗+玄參:功能相克

  玄參具有非常好的清熱去火、排毒解毒的作用,能夠預防和緩解發(fā)燒、咽喉腫痛等情況。由于它屬于寒性食物,因此可以預防和治療溫熱病。

  紅棗味甘性溫,具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等作用。不能和紅棗一起吃,因為二者的功效和作用完全相反。

  紅棗+鯰魚:導致頭發(fā)脫落

  鯰魚和紅棗同食,會導致頭發(fā)脫落,能用蟹解毒。所以,食用紅棗的同時,不能進食鯰魚。

  紅棗+銀魚:令人腰腹作痛

  銀魚的營養(yǎng)價值極高,具有潤肺止咳、善補脾胃、宜肺、利水的功效。但銀魚不能與棗(干)同食,否則會令人腰腹作痛。

  紅棗怎么吃效果更好

  紅棗泡茶:補氣護嗓

紅棗效用多 但與這些不能同食要謹記

  將紅棗炒黑后泡茶喝,可治療胃寒、胃痛,若加入桂圓,就是補血補氣茶了,適合教師、營業(yè)員等使用嗓子頻率較高的人。

  紅棗熬湯:止咳潤肺

  唐代盂詵所著的《必效方》記載:“將紅棗、銀耳和冰糖一起煮湯喝可以止咳潤肺?!本唧w方法是:取銀耳約半朵,紅棗10枚,冰糖60克,可根據(jù)個人口味增減分量。把銀耳放在清水中發(fā)開,摘去蒂頭,撕成小塊,與紅棗、冰糖一起放入鍋里,加水6碗,用大火煮開后改用小火煮半個小時即可熄火。

  紅棗煮蛋:補血養(yǎng)顏

  將紅棗加桂圓煮紅糖水,待棗和桂圓綿軟時打個雞蛋,繼續(xù)用小火煮至蛋熟即可服用。紅棗、桂圓和紅糖都有補血的功效,用此水煮雞蛋既滋補又養(yǎng)顏。

  紅棗熬粥:安神助眠

  有躁郁不安、心神不寧等癥狀的人,可取適量的百合、蓮子、紅棗和小米共煮粥喝,具有安神助眠的作用。

  紅棗泡酒:血管暢通

  用紅棗泡酒喝對保持血管暢通有一定的效果。

  紅棗泡水:養(yǎng)肝排毒

  用紅棗泡水喝,能夠養(yǎng)肝排毒。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將紅棗掰開再用水沖泡。另外,新鮮的紅棗不宜沖泡或者煎煮,因為鮮棗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用熱水煮或泡會破壞維生素C。

  紅棗蒸木耳:駐顏又祛斑

  紅棗蒸木耳具有駐顏祛斑的作用。具體方法是:取紅棗10枚,黑木耳15克,冰糖適量。將紅棗用水泡約2小時;黑木耳用水泡發(fā),共放入碗內,加適量水、冰糖,上籠屜蒸約1小時即可食用。

  紅棗生姜飲:養(yǎng)胃又安神

  紅棗生姜飲,養(yǎng)胃效果不錯。將甘草、丁香、沉香搗成細末后加點鹽,每次取15~25克和紅棗、生姜一起煎服或泡水代茶飲,每日數(shù)次,具有養(yǎng)血、健胃、安神的功效。

  小編結語:話至尾聲,以上內容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guī)淼年P于紅棗和哪些食物是不可以同時食用的,紅棗如果使用得當?shù)脑?,還有養(yǎng)顏美容的功效。紅棗經(jīng)常食用會使我們的面色紅潤而且它還具有養(yǎng)顏補血的功效。在平常的生活中,大家可以經(jīng)常用紅棗煮粥或者煲湯,這樣可以促進我們人體的造血功能,還可以有效地預防貧血癥狀的發(fā)生,食用的多了,會使我們的肌膚變得越來越紅潤細膩有光澤。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chǎn)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