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經常被誤解的五種行為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在生活中,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yōu)秀,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問題時,家長就會立馬指出并強迫孩子糾正。其實,帶孩子的時候,不用一碰到孩子出現的一些狀況,就擔心到不行,觀察了解學習一些,就能知道有些我們眼中覺得是問題的地方可能恰恰是孩子大腦在發(fā)育,是他們正在變聰明呢!

寶寶經常被誤解的五種行為

  帶孩子的時候,不用一碰到孩子出現的一些狀況,就擔心到不行,觀察了解學習一些,就能知道有些我們眼中覺得是問題的地方可能恰恰是孩子大腦在發(fā)育,是他們正在變聰明呢!今天先和大家說說寶寶可能被誤解的五種行為?! ?/p>

  一、十個月前吃手并不是壞習慣,是寶寶重要的“學習”機會

  寶寶吃手是媽媽們特別疑慮的一點,總覺得那不衛(wèi)生,也時常會擔心“嬰兒吃手是不安和有壓力的表現”。

  但事實上,寶寶10個月之內的吃手、吮吸手指行為,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因為吃手對于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機會,是刺激大腦發(fā)育和安定自我情緒的必要行為。

  要知道寶寶的各種感覺器官中最先發(fā)育的是嘴唇和舌頭,所以寶寶會用嘴巴感知自己身邊事物的形狀。因為最開始他還沒有能力用手抓起物品拿到嘴邊,所以就把最容易放到嘴里的手作為探索行動的對象了。

  另外,吃手也會有自我安撫的功效。寶寶在大約一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出現吃手的行為,這樣做可以排遣空腹感。所以如果媽媽沒有及時喂奶,這個時候只要寶寶吮吸到了手指就不會哭鬧了。

  細心的媽媽會發(fā)現,當寶寶學會吃手后,他會有固定偏愛的手指,如果你不在他身邊,他有時為了排解寂寞也會積極吃手。

  我也不止一次分享過,睡前寶寶總是吃手,完全不用介意哦,這就像是睡前儀式,他用這個方式讓自己的情緒平靜。

  如果蠻大了孩子還在吃手,那就要介入了,這會兒才可能是因為寶寶心里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p>

  二、誰說“認生”就是性格內向,明明是智力在發(fā)展

  寶寶認生是從6個月左右開始的,這個時候說明他們已經能區(qū)別爸媽等親近的人與外人的面孔了,這是嬰兒智力發(fā)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不要認為認生是不好的現象,這反倒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哦!

  他之前還好好的,對誰都是笑呵呵的,為什么會突然大變,看著陌生人或者被其他人抱起來會放聲大哭。這是最讓媽媽們費解的點。嗯,那是因為早期寶寶還不能明確分辨親近的人和外人的區(qū)別。而他之后的認生是媽媽經常陪伴的成果哦,如果明白了這一點,會不會有點小驕傲。

寶寶經常被誤解的五種行為

  對于他們的認生不用在意,過2-3個月就會逐漸消失,也別因為這個擔心孩子長大后性格孤僻、缺乏社交能力,那真的沒半毛錢關系。當然認生的程度因人而異,在大家庭長大的寶寶一般認生的程度比較輕微。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寶寶對外人臉上最懼怕的部分是眼睛,所以當別一直盯著寶寶的眼睛看,尤其是被不熟悉的人盯著看,寶寶會感到巨大的不安和恐懼,甚至會大哭起來。要知道恐懼對大腦的發(fā)育沒有任何好處!  

  三、撕紙、扔東西等惡作劇不是壞行為,而是促進大腦快速發(fā)育的動力

  過了一周歲,寶寶們的惡作劇越來越多,他們總是會各種搗亂。這個時候的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再加上爬行和學步都逐漸熟練起來。想要接近自己感興趣的物體比之前容易多了,所以這就更加激發(fā)了他們旺盛的好奇心。

  而好奇心正是寶寶大腦快速發(fā)育的原動力。對周圍的各種刺激都貪婪地接受,為了確認而進行探索接觸并期待結果的探究精神,對于他們的成長發(fā)育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調皮搗蛋的行為,我們不要看成不良行為而嚴厲禁止,而是在保證他們安全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把惡作劇變成促進大腦發(fā)育的正確游戲方式:

  1、怕他們撕書,那么就給他們不用的廣告?zhèn)鲉危屗麄儽M情撕扯。要想把紙撕破,需要兩只手的協調運動,這就要求大腦必須具備相當復雜的神經。他們喜歡聽撕紙發(fā)出“刺啦刺啦”的聲音,所以會努力各種摸索嘗試,去找到兩只手撕破紙的方法。別小看撕紙哦,這等同于他們長大找到數學題的解法一樣,在鍛煉大腦哦。

  2、怕他們在墻壁上亂涂亂畫,遞給他很多紙,讓他盡情揮舞。雖然只是亂七八糟的線,但是由此他可以知道自己手的運動讓紙出現了印記。

  3、吃飯的時候,他會把盤子從桌上推到地上,最初可能只是偶然,但他很快會發(fā)現只要把東西推到桌邊,那些東西就會自己掉下去。然后他們會認為這太有趣,接著就會開始一而再、再而三地故意扔碗扔盤子。

  寶寶的理解能力真的是杠杠,不信你回頭可以試試,在他們扔完盤子,感知東西自由落體后。你做一個斜面,拿一個小球,讓它從上面滾落襲來,并且具體地講給寶寶物體有從高處向低處落下的特性。他會在那一刻領悟到,如果自己不坐穩(wěn)就會從椅子上掉下來,那會是一種很危險的事情。在這之后,你試試把孩子舉高高,他絕對會緊張不少,不再像過去那樣咯咯笑了,因為那一刻他開始有了自我保護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寶寶有這幾種行為,家長可以放松心態(tài),寶寶吃手,也許并不是壞習慣,而是在 “學習”, “認生”并不是因為寶寶性格內向,也有可能是智力在發(fā)展,撕紙、扔東西等惡作劇不是壞行為,而是促進大腦快速發(fā)育的動力,寶寶“自言自語”不只是好玩,那是他開始思考的標志,撒謊有時是聰明的表現,因為假裝是需要智慧的。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