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緩解初三孩子的壓力
中考的日子正在一步步逼近,這對于初三的學生,可以說是人生中第一次的重要轉折,相信各位家長也對此綁緊了神經。但是這個階段,作為家長更多的應該是讓孩子適當?shù)姆潘?,只有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才能應對最后的沖刺,才能以一個平穩(wěn)的心態(tài)迎接考試。
家長怎樣緩解初三孩子的壓力
方法1:適當運動的話,有助于初三學生調整身體的緊繃感,緩解神經壓迫感。比如慢跑,做一些不是很累的體力活。當您的運動持續(xù)到出一身汗時,整個人都輕松了,那些緊張到窒息的感覺就被趕跑了。所以,當初三學生感覺壓力山大時不妨適當運動,釋放掉那些阻礙您奔跑的心理壓力。
方法2:當孩子知道了父母原來也常常會面對壓力和煩惱的時候,他們對父母所說的話就比較容易聽進去了。父母告訴子女自己是怎樣應付壓力的,那實際上是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也就增強了孩子克服壓力的勇氣和信心了。
方法3:初三家長可以適當為孩子提些建議,但不要強行拿主意。與孩子溝通時,家長的態(tài)度要溫和、真誠,千萬不要居高臨下,用責備、質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更不能采取打罵的粗暴方式,那樣只能使矛盾激化。
方法4:在孩子復習迎考期間,一些家長總愛在孩子面前反復念叨“您要加把勁??!”、“您一定要考好呀!”等等,這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您有這嘮叨的功夫,不如給孩子講講笑話,讓他的神經放松一下。
方法5:可以在周末約好朋友一起看一場喜歡的電影,和好朋友談談心,一起憧憬美好的未來。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聽聽音樂、看看書、吃零食、做手工等等。這樣既可以減輕平時的壓力,又可以使自己保持愉悅的心情。
初三學生如何高效復習
1、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2、平時做完一道題后,不妨問問其他初三同學,看他們有沒有想出其他更加巧妙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有就盡量向他們求教。即使自己平時成績比別人好,這時也應放下架子謙虛地向別人學習,畢竟每個人都有其長處。
3、在中考前進行總復習的這段時間內,所留給同學們將所有題型瀏覽一遍的時間肯定是不夠的。那這時候就要求我們化繁為簡,將中考過往類型題以及新規(guī)所頒布的題型重點掌握。這樣才能及時趕得上中考大部隊的步伐,對中考的題型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孩子模擬考成績不好怎么安慰
一、家長可以適當?shù)慕o孩子們轉移話題,比如說和他們討論一下中午吃什么等。這種方法是非常能讓孩子轉移注意力,起到比較好的安慰效果的。如果繼續(xù)說下去只能讓孩子們放大自己的失誤,讓他們更加的沮喪。
二、考生可根據(jù)對模擬考試的歸因,正確分析前期復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圍繞各學期、各學科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針對一??荚囍斜┞兜谋∪醐h(huán)節(jié),制定改進的復習計劃。
三、在平時就要給學生做好思想準備工作,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考試和成績,讓學生認識到影響考試發(fā)揮的因素很多,有太多的細節(jié),也許在某一點處理不好都會導致考試失利,如果能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這些不利因素,在之后的學習中盡量避免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 上一篇:經常吵架的家庭孩子會冷漠嗎
- 下一篇:小學生成績差的原因分析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
- 孩子有壓力了家長該怎么安撫
- 孩子有壓力家長怎么做
- 初三孩子壓力有點大怎么幫助他
- 孩子壓力大 父母如何緩解?
- 孩子壓力大家長怎么開導
- 臨近中考孩子壓力大如何緩解
- 學會緩解自己的肩部壓力
- 中醫(yī)推拿可以緩解巨大壓力
- 初三學生如何緩解壓力
- 緩解學習壓力的方法有哪些
- 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不好怎么提高成績
- 孩子七年級數(shù)學不好怎么提高成績
- 初二語文歷史政治老考不好怎么辦
- 六年級學生數(shù)學總是不及格怎么辦
- 小學二年級成績不穩(wěn)定是什么原因
- 初一生物成績差怎樣快速提升成績
- 學生被學校退學怎樣才能回去上學
- 小學語文成績差怎樣才能提高成績
- 七年級數(shù)學成績差的補救方法三天
- 七年級數(shù)學成績差的補救方法上冊
- 成績不好是上高中好還還是職高好
- 小學生提高學生成績的方法與措施
- 初一的孩子數(shù)學成績太差怎么解決
- 怎么才能把五年級數(shù)學成績提上去
- 初二的數(shù)學和初一的數(shù)學區(qū)別在哪
- 初二的數(shù)學和初一的數(shù)學區(qū)別大嗎
- 初二孩子數(shù)學成績差怎么才能提高
- 初二數(shù)學成績差怎樣才能提高成績
-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收獲感悟
- 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自主能力